2006年春節過后至今,查詢期貨市場的最新消息,成了廣州軒轅網絡總經理張小波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。不過,他并不是開展副業去做期貨投資,而是被不斷上漲的網線價格“逼”成了半個期貨專家。張小波感覺就像坐上了過山車,著實是“玩了一把心跳”。
銅價飆升刺激市場
從2005年開始,期銅價格一路飆升。因為線纜的價格直接受到主要原材料銅成本的牽制,而綜合網絡布線工程的成本又因線纜價格波動受到重要影響。這讓整個布線市場,陷入一片“為銅所困”的恐慌境地。
資料顯示,2006年上半年,國際市場銅價勢如破竹,連破5000、6000、7000和8000美元/噸關口,實現了“四級跳”;而在國內市場,1~5月份上海市場價格從4.6萬元/噸一路上漲至8萬元/噸,6月份受LME銅價下調的影響,國內銅價跌落至5.7~5.9萬元/噸。
網線價格也隨著銅價的瘋漲而一路攀升,國際品牌如AMP、康普等過去300多元/箱的價格漲到目前的700多元,而國內品牌如TCL、大唐等則從過去的200多元/箱漲到最高峰的600元上下,又回落到目前的500多元。
網線廠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。這半年來,TCL樓宇科技廣州辦經理張文炳每天要給分銷商發期銅市場最新行情,以及相應的網線調價信息!翱蛻舻念A算不夠,廠商就必須壓縮利潤空間來維持客戶關系;而為了扶持核心SI合作伙伴,我們也在模塊等其他相關設備上進行一些補償”,張表示雖然上半年的出貨維持正常水平,但廠家犧牲了相當的利潤,同時也受到了來自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強大壓力。
與國產網線價格一天一變相比,國外廠家由于利潤空間相對較大、對上游制約力較強等因素,調價周期相對較長,一般是以1周甚至1月的頻度進行調整。而一些小型的國內品牌,則不堪成本重負,以停止接單的舉措來降低風險。華南區域品牌VCom并沒有像有些出貨量較小的品牌一樣暫停業務,而是選擇了逆流而上。VCom華南運營中心總經理陳勁半年來一直在研究期貨市場,也定期和期貨專家進行交流!坝捎诰材的生產周期最少也要2個月,所以必須要提前判斷期銅價格的走勢和市場的反應,才能夠讓廠家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,而又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”。
而像廣州軒轅這樣的區域分銷商,可以說是第一次嘗到了“炒貨”的滋味,誰也沒想到對象竟是幾年來價格都未曾波動的網線產品。張小波回憶起五一長假前看準時機訂貨1000箱,長假后廠商提價近100元/箱的時候,心情依然十分澎湃:“網線的利潤率在這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!”不過,真正敢把線纜當作期貨來“玩”的分銷商極少,一方面廠商會限制訂貨量,另一方面在市場走勢呈現波動的條件下傾入大量資金壓貨,風險過大。
假貨泛濫引發危機
讓TCL張文炳更為憂心的,是網線價格普遍上漲后,使更多的假貨有機可乘,這將會為布線行業帶來毀滅性的危機。因為,他已經發現更多的用戶在對布線認知度不夠的情況下,為了節約成本轉投假冒偽劣的網線產品。
其實,網線市場假貨泛濫,早已不是業界的新聞。記者曾在廣州、東莞、深圳等地電腦市場考察,以批量采購的身份在銷售網線的店面進行詢問,商家都會直言不諱的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各種品牌網線中,大部分都是OEM的產品(即仿冒產品)。不僅如此,商家還耐心的向記者解釋不同質量的仿冒品銷售的價格有何不同。而類似AMP、Avaya、康普等知名國外品牌,已經很難在電腦市場里找到真品。
曾經有調查顯示,在國內的電腦市場中,幾乎70%的國外品牌網線產品均為假貨,而在傳統的裝修市場,這個比例還要高。
“試想一下,品牌網線數十元/箱和假冒網線高達2、300元/箱的利潤相比,我們很難不為所動。而且有的假線質量也不錯,用戶一般也很難發現出問題。有時候,甚至是用戶主動要求采購假線,想不賣都不行” ,中山一位銷售假AMP線的批發商直言不諱的說。
一位業內人士表示,布線本身就橫跨IT、樓宇、安防等多個領域,市場相當龐大。標準缺失的情況下,用戶又對線材品質難以辨別,使得假貨得以橫行。
不僅如此,一些大項目的承包商以軟件見長,對布線工程監控認識不足。他們往往把布線工程分包給其他的SI,而這些SI就會利用線材部分使用假線來賺取更高的利潤。
面對上述情況,國外廠商實際上也在實施“打假”行動。AMP近兩年就聯合政府質檢部門在浙江、廣東等地端掉了20多個假線地下工廠,并且在中關村等地拘捕了數十個較大型的假線經銷商。同時,廠商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程項目的把關上。例如AMP會給工程設計承包商核發品質證書、康普加強以項目為主導的銷售認證模式等。
國產品牌崛起時機?
價格波動、假貨猖獗讓布線市場顯得有些混亂。而在VCom陳勁眼里,這卻是一個難得的進攻市場的機會。
“漲價以后,國外品牌的價格已經超出了不少用戶的可接受價位,而假貨廠家由于受到成本壓力,價格和利潤逐漸與國產品牌靠齊,這讓眾多的經銷商開始重新考慮代理品牌,質量和服務優秀的國產品牌自然也成為了最優的選擇!痹谶@種理念下,VCom在今年上半年采取了大舉進攻的策略。據陳勁表示,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。
陳勁認為,國產品牌在品牌意識上稍顯欠缺,應當在這一反攻的絕佳時機以樹立品牌作為首要任務。例如在渠道層面上,國產品牌一般采取區域代理結合項目集成授權制,這種模式代理商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,能夠積極配合廠家進行品牌推廣,但是這種方式可持續性不夠好,同時推廣面顯得較窄。所以廠家在采取渠道和重點客戶推廣模式的同時,更需要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溝通,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。
軒轅網絡張小波同樣對國產品牌充滿了信心,他認為國產布線品牌是發展趨勢,而此次價格的波動更加速了這個過程。
TCL張文炳提出了另一種觀點:今年銅價的波動讓進口品牌不得不以犧牲利潤的手段,來保證自身的市場地位不被取代。因此,國產和國外品牌的價格實際上不斷在靠近。競爭到最后,布線產品的價格競爭會和PC、筆記本一樣,沒有國內國外之分。競爭品牌之間,拼的只有成本和服務。他表示,國產品牌必須在這種結局到來之前,加強對生產成本的控制和服務的提升,才能夠真正把握住商機。
市場激變引發新態勢
最近兩個月,國內銅價一直在6萬元/噸上下浮動。目前,各方都對漸趨平穩的銅價走勢抱以希望。而上半年因為很多集成商和用戶對市場持觀望態度,延誤了不少布線項目,相信都會陸續在下半年啟動。
渠道的兩難選擇,估計還將持續到下半年。因為一部分假貨廠家上半年為規避風險而淡出市場,更有一些廠家轉戰期銅市場交易。在觀望一段時間后,這些廠商必然會殺回布線行業,并將以低廉的價格“誘惑”渠道商。
不過,也有分析指出,期銅的牛市行情只是短暫的喘息,并沒有終結。一旦更多基金炒家再度光顧期銅市場的話,下半年國際價格很可能會直指10000美元/噸的關口。國內市場也將隨之上揚,而如果線材繼續漲價,則會帶給整個市場更大的沖擊。
因此,光纜取代線纜,從而擺脫原材料的成本限制,這一說法逐漸被更多的業內人士所提及。雖然目前國產光纜的價格已經十分低廉,大可以取代線纜。不過光電轉變設備的價格還十分昂貴,所以,光纜取代線纜在短期內還不能成為現實,但必然是今后的趨勢。
當品牌之間的競爭轉化為成本和服務間的競爭后,企業間的并購也會逐漸浮出水面。國外大廠并購國內廠家,國內大品牌吞并中小品牌,相關的案例都被預言將在下半年出現。
因此,國內的布線行業能否在2006年下半年過坎,還需拭目以待。
|